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这个专业,你有怎样的疑问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
专业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有专业教师19人,在校生人数226人
>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
>校级示范专业
>近三年平均招生录取分数:518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0%
>学校最新专业评估排名:8
>辽宁省2013年高校专业评价排名第14
专业定位
立足辽宁与东北,面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广泛需求,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支撑。专业定位为具有一定农业信息技术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东北振兴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明细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EDA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等。
课程体系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19名,其中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0名,其中18名具有博士学位,在我省开设电子信息专业高校中处于前列;专业教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大、东北大学、杭州电子科大等院校,学缘结构合理,且均接受过卓越工程师培训或出国访问学习,师资力量强、专业上升潜力大。
教学条件
>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信电学院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电子实训室、无人机实训室
>海城数字农业教学科研基地
实验条件
学校配备实验设备条件丰厚,配备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等基础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创新实践中心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教学成果
>近5年来专业教师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校级教学课题10余项>近5年来主编、副主编本专业教材6部,出版专著1部
>近5年来荣获国家、省级教学类竞赛10余项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近5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和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获批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项
实习条件
>与国内多家知名IT企业及政府机关签订实习、实训等联合培养协议,满足在校生校外实习需求
>学院在沈阳农业大学海城校区拥有现代化教学科研基地
人才培养
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校级示范专业,基础实验注重抓质量: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电子类课程中推行“口袋实验室”教学方式;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注重在数字农业基地开展,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近年来组织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智能农业装备大赛等专业相关竞赛。近5年本科生共计200人次参加国家或省级各类竞赛,获国家级特等奖2项,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3项;获省级三等奖以上 72项,其中一项获辽宁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专业特色
2003年招生、2014年入选校级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服务国家和地方信息技术产业布局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面向信息产业及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力未来发展需求,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特色培养,充分发挥我校在农业领域、地方电力领域优势,以精准农业航空、数字植物工厂、智能农业机器人、农业大数据、电力电子技术、电力GIS技术应用为背景,开展信息感知、传输与处理相关知识与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就业与升学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的技术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等工作。近5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1%,约2/3毕业生就职于信息类企业,用人单位反馈效果良好;考研院校有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就业和升学两个出口。专业学生就业面宽、就业前景可观,能够在IT企业、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通信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研发、应用、销售、技术支持、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强烈、且薪资较高,主要职位有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主管等。本专业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方向广、选择多:本校有电子信息硕士点、也可以考取外校相关专业、留学深造。
专业建设目标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继续巩固和提升,在金课打造方面有突破,启动工程专业认证工作,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5年内达到认证标准,进入省一流特色专业行列。
教师、校友及优秀学生代表
教师代表:许童羽
许童羽,男,1967年11月生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兼任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沈阳市领军人才。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论》等。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农村电力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农村电力信息化领域主要开展农村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发、农村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农村分布式光伏系统优化设计、无人机电力巡线故障识别等研究工作;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主要开展无人机低空遥感农情监测、植保无人机精准作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设施农业物联网等研究工作。
主持项目
近年主持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题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子题2项、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产业化层次计划项目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项、沈阳市重点研发项目1项。
科研成果
主持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加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农业工程学报》、《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
校友代表:唐东东
个人简介
唐东东,200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代表。现任遨博方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联合创始人。毕业后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任信息技术与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智能制造产学研联盟专家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嵌入式控制系统、物联网技术、工业大数据平台、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方向研究、产品开发与团队管理工作。所在企业遨博智能是国产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涵盖工业、教育、物流、大健康、新零售等产业板块,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之一。个人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8项、软著10余项,参与编写信息类、自动化类教材7部,先后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研究及天津市科技专项等众多科技项目。
个人感悟
2003年,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批入学新生,一切都是崭新的,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也属于刚刚兴起阶段,以个人电脑为主要代表的集成电路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移动通讯工具迎来了快速发展,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涯。
大一、大二的公共基础课,奠定了我们坚实的数理、信号、编程基础。虽然当时学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但现在回想起来,开设的高数与微积分、物理、数电模电、C语言、微机原理等课程,对我们日后学习深造和工作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铺就了我们未来职业的道路,这阶段我们深入的学习了传感器、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技术、通信技术、EDA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等课程,我们逐渐理解了和掌握了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工作原理,信号传输与控制方法,操作系统与软件的编译、运行原理,对自己未来从事的技术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毕业设计的阶段,通过学院专业老师的细心教学与指导,掌握了一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当然,大学的四年,除了专业的学习,校园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的,有同窗为伴,有良师为友,雕刻了我们正确的人格和品德。
参加工作后,我是从最基础的技术岗位做起,产品硬件测试、维修,软件烧录、固件更新,通过刻苦学习,不断的提高,技术提高很快,工作上逐渐接触一些核心的内容,包括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系统移植,在这期间,大学里扎实的软硬件基础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帮助,使得在设计上快速掌握底层原理,在应用上,可以快速搭建集成环境,就这样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向前,可以说,我的专业所学,对我工作的帮助很大。
现在,作为一个行业的老兵,再来看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感触颇深,当下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且对每个人,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我有幸大学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深耕这个行业10余载,同时,更加坚信作为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大有可为。我会继续发挥专业所学,不负母校老师的栽培,发扬农大学子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为产业科技发展助力,为社会进步贡献绵薄。
在此,我谨代表2007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共祝母校育人谱新篇,桃李满天下!
学生代表
王世宽
王世宽,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班级文宣委员,曾任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学生班主任。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二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三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沈阳农业大学第九届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大学生、沈阳农业大学三好学生、沈阳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个人感悟
从小在乡村的土地上成长,怀揣着对农业的这份热爱,高考填报志愿时优先选择了农业类院校,也很幸运地被沈阳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在这里开始了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大学生活。
第一次真正地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大一上学期的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课堂上,学院老师为我们详细地讲述了专业的发展历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如何学好该专业,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的获奖作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意识到要想学好这个专业,首先得学好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无论是大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公共基础课,还是大二的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学科基础课,再到大三的单片机、通信原理等专业课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竞赛,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竞赛实践出来。
大一下学期,我进入了学院的电子技术实训室学习,接触到了单片机,从最开始点亮开发板上的一个LED灯,到后来能够显示不同的数字,又一次地激发了我对这个专业的兴趣。经过在实验室一个学期的学习,大二上学期,我和其他俩名同学一起组队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从智能小车硬件的搭建,到程序的设计,再到报告的书写,到最后作品的提交展示,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电子设计的魅力,同时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竞赛实践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也为后续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进入大三之后,专业课的难度明显提升,尤其是高频电子线路,由于这门课程较强的综合性,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要复习之前学过的电路原理和数电模电,也使我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复习的重要性。经过三年的不断学习,在大四上学期,我成功地获得了学校的推免资格,能够继续在沈农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从电子信息工程到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变的是专业的名称,不变的是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农业发展的追求。
大学生活很漫长,我们有很多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可以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可以在实验室里学习专业技能。大学生活很短暂,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来学校报道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却已经到了要毕业的季节。四年的学习生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累积,更是一次次自我挑战与成长的历程。欢迎报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期待和你在沈农校园里相遇。
郑皓阳
郑皓阳,男,汉族,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现任20电信2班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曾任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先后获得2021年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21年TI杯辽宁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2022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沈阳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沈阳农业大学优秀团干部、沈阳农业大学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先进个人等荣誉。目前已推免为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个人感悟
我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初印象仅停留在它是一个非常热门,但国家又及其缺少相关人才的专业。在大一上学期的专业教育课程上,通过几位专业老师细致的介绍和学长学姐耐心的经验分享,我了解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广泛的知识。目前我们学院对电子信息相关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由此我坚定了在电子信息领域扎根学习的信心,以便日后能成为祖国的专业化人才。
为了提升专业能力,在大一下学期,我加入了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在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操作技巧,学会了一些基本模块的使用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兴趣逐渐凝聚为我对电学的深厚热情。
大二时,我怀揣着对电学的热忱,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报名参加了辽宁省电子设计竞赛。在那三天两夜的激烈角逐中,我们不断碰撞思维的火花,探寻创新的边界。实验室的浓厚氛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取得佳绩而奋力前行。
在竞赛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实力的不足。这不仅仅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上,更在于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差距。但正是这些不足,激发了我更加努力探索的决心。每一次失败都为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每一次挑战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
这些比赛的经历,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时刻提醒着我,在电学的世界里,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果。我将这份热情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也将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三年的时光,让我深深铭记的不仅是那四季如画的校园环境,更是那份浸润在空气中的浓厚学习氛围和严谨的学术氛围。我将怀揣着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在这片领域里刻苦钻研,不断追求卓越,以期为祖国的信息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欢迎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我们会在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