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学校首页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信息反馈 > 正文

    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创建自己的讲课风格

    【来源:     日期:2020/04/01 10:10:21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分享信电学院青年教师郭丹讲授《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的体会

    督导员 袁缨


    我第一次听信电学院青年教师郭丹老师的讲课是在上学年,她主讲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申请校一类课。当时她充满青春活力的讲课风格和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学期9月18日我以随即听课的形式再一次的走进郭老师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课堂。这节课她讲的是“第三章太阳能热发电技术”。60人的课堂,教室坐的满满的。半个小时以后郭老师才发现我在听课,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她的讲课情绪。

    总结郭老师的讲课特点:讲课有激情,语言生动干练无多余的话,逻辑性特别强,启发式教学,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件文图并茂,收集了大量生产实践的图片,效果非常好。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可以通过详细的解释PPT中显示的表格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并以此进一步讲解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郭老师有引导有提问,无形中向学生讲授了如何去解读科技文献中的表格数据,同时学生们也学习了图表数据知识,这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和阅读科技文献打下了基础。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因为大都数的老师的课件中都有表格数据,但是都缺乏向郭老师这样在讲台上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的过程。课后我和郭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让她以我这次听课的内容为主谈谈自己几年来备课讲课的心得体会。以下就是郭老师讲授《新能源发电技术》这门课程的体会,让我们共同分享。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农业电气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的专业限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而且有助于拓展电气类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方向。《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设置符合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基于新工科发展方向、电气类专业特点和农业院校学情开设的课程。

    一、精心设计教学,逻辑清晰循序渐进

    授课逻辑性和节奏的掌控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息息相关,每一次备课都能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以更加合理的分配知识点讲解的层次和时间,幻灯片的制作和板书设计也都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整体逻辑性的认知。因此,备好课才能讲好课,每次上课前我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授课过程中用怎样的生动语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反思是授课过程逻辑清晰和章节之间衔接有序的有力保证,要想上好一门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不断揣摩、不断调整和不断改进。

    每节课我都利用五分钟左右时间回顾上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复习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入到课程中来,然后承上启下进入本节教学内容,或者是通过问题导入本节教学内容,例如《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第二章是光伏发电技术,而第三章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讲授第三章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之前,先复习一下光伏发电技术的光伏组件、光伏方阵、热斑效应及光伏系统构成等重点内容后,总结光伏发电是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利用,那么太阳除了向地球输送大量的光以外还向地球输送了大量的热,是否可以利用太阳能的热进行发电呢?通过放大镜聚焦点燃火柴头和太阳灶做饭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可行性开展讨论和分析,再结合火力发电的原理来讲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能量转换过程及工作原理。即通过复习总结,到引出问题,再通过讨论开展从而引出本节的讲授内容,做到了承上启下衔接连贯。

    二、结合生产实际,深入浅出讲授理论

    通常同学们会对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产生排斥心理,如何利用生活中简单的示例进行举例,将深奥的科学道理用浅显的例子加以说明,深入浅出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要领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例如,在讲解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的时候,介绍系统构成包括大蓬式地面空气集热器、烟囱和风力机,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对温室大棚并不陌生,而这里介绍的大蓬式地面空气集热器与其形式相似,都需要透光和保温的塑料大棚,但是目的不同,温室大棚增温的目的是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而大蓬式地面空气集热器的目的是加热空气,那么为什么要加热空气呢,加热空气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寒冷的冬季供暖后,教室内空气温度高,室外空气温度低,当把窗口打开的时候,是否会看到热气上升的现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示例同学瞬间茅塞顿开。再进一步阐述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工作原理:利用空气热升冷降的特点,再加上高大烟囱的急速排出作用,可以使热空气经由设在烟囱底部的发电机,并驱动发电机进行工作。形象的例子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倾听学生心声,课上课下多元互动

    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把握课堂节奏,在适当时间节点设置群体互动和个体互动,通过轻松快乐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布置相关知识点及数据的查询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结合具体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适时穿插一些工程实践中的例子(包括教学实习校外参观的所见所闻和与行业人员交流的所听所感),科研实践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课题及学术报告内容的介绍),时事新闻、小笑话、名人故事等等。

    在课间深入到同学们中去,了解同学的课程学习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包括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情况,并结合相关同学的不同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专业毕业生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是国家电网公司,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电网公司招聘形势的变化,相对单一的就业渠道限制了专业的长远发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新能源发电领域择业就业的思路,拓展在电网领域、发电领域、新能源领域和农业农村领域等多层面的就业空间。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因此每学期都收集新能源领域相关就业信息为同学发布;另外并针对国家电网考试报考岗位及地域的选择等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联系毕业生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通过建立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联系,不仅使在校生提前了解就业的相关信息,而且在教师与校友、在校生与校友以及校友与校友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纽带,同时这也是校友情的传递和农大情的传承。

    四、不断积累提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巧。第一,发挥语言的力量,用最能与同学产生共鸣的语言表达讲授内容,流行语融入课堂,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二,声情并茂,同时肢体动作配合语言描述,提升课堂的感染力。第三,如何营造活而不闹,松而不散,静而不死的课堂氛围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不同课程、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第四,PPT制作技巧,同样的授课内容,多样美观的PPT和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课件要不断充实与改进。第五,为了实现知识获取多样性和便捷性,《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建设采用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网络平台教学和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获取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打造“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教学模式。

    五、即教书又育人,思政教育融入教学

    新时代的课程建设是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第一,利用课上五分钟和学生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视频,观看结束与同学们分享: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告诉同学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学校老师和同学;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正值开学伊始,同学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学习。第二,九一八授课当天,与同学一起简单回顾历史,告诉同学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告诉同学们,为了祖国的强大,吾辈当自强!第三,《新能源发电技术》授课过程中,在讲授光伏发电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两个章节时,介绍我国光伏和风电的发展历程和总装机容量稳居世界首位的现状,从侧面反应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介绍新能源发电产业为电气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希望同学拓展择业和就业思路。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能源发电技术在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总之,“精心设计教学,逻辑清晰循序渐进;结合生产实际,深入浅出讲授理论;倾听学生心声,课上课下多元互动;不断积累提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即教书又育人,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和课后积极反思是上好课的保证,而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作为农业院校的青年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