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2017年获评校级品牌专业,2020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和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4年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迄今招收2490人、毕业1634人;目前有专业教师34人,在校普通本科学生562人。
本专业近三年招生平均第一志愿率都为100%;近四年平均录取分数542.3;近四年转专业平均转入率21%,平均每年净增人数29人;近三年平均非灵活就业率82.6%。以上指标均排名全校前列。
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校学校共575所(农林高校33所),辽宁省25所。本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高校专业评价中排名第六。与省内其他高校对比,本专业人才培养侧重区域电网和电气控制领域。
2.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围绕国家区域电网和电气控制行业需求,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重点为市县级电力企业和电气控制类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定位为具备地方电力系统和电气自动控制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坚实的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外语综合能力,能够较系统掌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学科知识,具备电力工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力,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工程设计、自动控制与检测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实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传统电力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学生经过电工电子、电力系统运行、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工程技术指导与训练,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内的运行、研发以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4. 保障条件与措施
(1)师资队伍
目前有专业教师34人,高级职称比率58%,博士比例80%。
(2)平台建设
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信息与电气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电网辽阳供电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农村智能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教学。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9个。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条件。
(3)培养模式
创建并实施了“五五制”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和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素养、电学基础、信息技术、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等五个理论环节为基础,以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创新实践、职业实训五方面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构建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实训平台、科技开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实训平台等五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灵活利用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学习、现场教学等五种教学手段,完善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精品课程、应用型教材、成绩考核、就业指导等五个方面的教学支撑条件,进行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五五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技能培养环节,注重优化实践技能培养,有效组织实习实训。在实习环节中突出了电工实操、配电装配、电气设备、ETAP软件与电气工程设计等内容。与电力企业、电气控制领域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机与拖动、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变电工程设计、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仪器及仪表技术、总线技术、过程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等。主要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5. 专业优势与特色
(1)建成了校级品牌专业,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生源吸引力强,入学分数、转入本专业人数位于校内前列。
(2)形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批成体系、有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专业主干课程都已经建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或省级一流课程6门。
(3)电气专业依托三个省级教学平台,拥有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4)学生培养在地方电网企业具备行业特色,勤勉务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生有超过55%从事电力相关企业生产技术工作。
6.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电力相关企业(电网、发电、用电、电力装备制造)生产技术工作,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工作,相关企业内部电力设计、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工作等。
7.建设目标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教师。
(2)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继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
(3)全力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突出行业背景和实践能力,早日实现建成区域特色、国家一流专业的目标。